8首流传很广的诗词名篇,每首都有神仙金句,值得一读
《前出塞九首·其六》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读这首诗之前,我本来以后前面两句就是简单的俗语。没想到这通俗易懂的语句出自诗圣杜甫之手。
诗以《出塞》为题,讲的自然是边关战事。不过杜甫这一首诗,立意又有些不同。
他上来强调强弓长箭,擒贼擒王的道理,实际上是为后面的议论做铺垫。
如果能够从根本上制止侵略的话,干嘛要那么多伤亡?
如果战争、死伤仍不能制止侵略,那打仗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这是在呼吁统治者,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国与国的矛盾,不应该为战而战,造成无谓的伤亡。
站在现在来看,杜甫这个观点仍然有可取之处。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唐·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岑参是个豪爽、看得开的人。写下的诗读起来也畅快,尤其这最后一句。
这一生里,痛痛快快地大笑能有几回呢?好不容易碰上良辰美景、知己在旁,还不赶紧多喝两杯,一醉方休?
人生正该如此,人生本该如此。
《春宵》
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这一首诗,恐怕会让很多人失望。
苏轼所说的“春宵”,并非那个“春宵”,而是字面意义上春天的夜晚。
春天的夜晚是那么美好,花儿散发着清香,月儿垂下清阴。远处的高楼有曲声传来,近处的院落夜色沉静美好。
《金铜仙人辞汉歌》
唐·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这句诗在《诗词大会》里考过,许多人只知道毛主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却不太熟悉这句诗所在的原作,李贺这一首《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的长诗向来受众比较少,而领袖的诗歌也确实将这句诗演绎出了新的境界。
《绝句》
宋·夏元鼎
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这一句,我本来也以为是什么俗语短语,原来却是一首记录自己顿悟的诗歌。
他说,我从崆峒,为了求学访道一路来到了湘湖。手上的万卷诗书,翻来覆去却是越看越糊涂。
没想到,就在突然的一刹那。我曾经苦苦追求的道理,就这样突然出现在我脑海中。
很形象地记录了学习经过积累后达成突破的过程。
《杂感》
清·黄景仁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百无一用是书生”,感觉是句比较尴尬的词汇。
好像只能用作书生的自嘲,若是别人拿这句话来讽刺“书生”,那平时自诩读书人的我脸色估计不怎么好。
《劝学诗》
宋·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这一首太过普及,无须更多赏析。只是把原文放出,供大家欣赏。
《月儿弯弯照九州》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零在外头?
这是宋代一首佚名的诗歌,也有人说是民歌的。
民间有个传统,凡是人们喜欢的诗歌找不到作者,就把它们安排在著名诗人的头上。
李白、苏轼等人就因为这个习惯,多了好多不属于他们的“作品”。
这首一开始也被冠上了杨万里的名字,后来经过考证,还是佚名。
这首诗出彩的地方是它的格局大。宋代写诗喜欢写小、写细微,这首诗却一上来就月亮照九州,把整个大地都写进去了,气魄不可谓不大。